返回

眼镜零售店选址的诀窍

2023-09-12 18:06:33

商圈的概念

1.商圈的定义

商圈分主观及客观两种,分别有两个定义:

1)主观定义:指零售商店吸引顾客来店的距离圈,主体为零售商店,以零售商店为圆心画出的圆圈,这个圆圈代表该零售商店主要客群分布范围,也就是该零售商店的覆盖市场范围。

2)客观定义:许多类型相同或不同的商店聚集,吸引消费者前往进行特定消费,它代表商店群集所代表的吸引力。

2. 构成商圈的要素

构成商圈要素有三:即零售店、消费者和适当的商品或服务。

1)零售店

商圈的主体是零售店,而且是符合当地需求的业种及类别,例如住宅区内的便利商店可以形成商圈,但是住宅区内的卡车修理厂就无法形成商圈。

2)消费者

足量且具有购买力的潜在顾客。其中包括两个概念:一、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人流,同时这个人流还必须是我们的目标消费群。例如,在中学旁边开设一个高档眼镜店,人够多,但他们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消费群。

3)适当的商品或服务

具有吸引潜在消费者且能够针对其提供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。在高档写字楼(带商业群楼的)设立高档眼镜店是合适的,但开一个工薪眼镜店恐怕就不合适了。

3.影响商圈大小的因素

影响商圈大小的因素有:商品因素、地理因素、潜在消费者分布及竞争店位置因素。因此,选择零售店位置会深深影响你的商圈的覆盖范围。

1)商品因素

商品性质即这种商品是否适应这个商圈的需求,也就是说在这个商圈里的目标消费群是否会对这个商品感兴趣。例如在上海的南京路,设立一个廉价布店,试想有多少游客会跑到上海南京路上来买布呢?

2)地理因素

道路改造、桥梁翻新或新的城市规划等诸多地理因素,有时会阻隔原来的消费者来店。曾经的商圈可能由于上述变化大伤元气。

3)潜在消费者分布

在商圈内的消费者是零售商店的目标市场,潜在消费者的分布会让商圈的重心偏移,也会影响商圈的大小。例如,在一个中档区域开设一个高档眼镜店,市场就会逼着你逐步从高档商品销售向中档商品重心偏移。

4)竞争店的位置

不可避免的竞争往往在同一商圈展开,临近竞争店的潜在消费者常常会因为距离等因素不易来店,造成本店的商圈被切割。

因此传统的商圈在地理上大都是圆形的,但商圈内销售的商品性质会影响商圈大小。地理因素、消费者分布及竞争者位置会将商圈切割或扭曲成不规则形。重要的是商圈内足量且具购买力的潜在消费者,而不是商圈的形态完整与否。

4.商圈特性的六大要素

一般在商圈分析时应该从商圈特性着手快速。商圈特性包括人口结构、住民属性、生活风土、消费习性、来店状况和竞争店状况这六大要素。

1)人口结构

人口结构包括:数量、性别、年龄、家庭数和家庭结构等分布。

2)住民属性

住民属性包括:职业分布、居住形态、交通状况和生活水准。

3)生活风土

生活风土包括:生活习惯、风土民情、文化水平和使用语言。

4)消费习性

消费习性包括:购买周期、商品用途和消费习惯。

5)来店状况

来客区域、路线与方式、时间分布和媒体接触。

6)竞争店状况

竞争店状况包括:竞争店的顾客来源、店面展示、商品力、价格中枢,还包括自店与竞店的强弱分析及销售分析。



30天快速转让
免费发布找店
在线商铺
100%真实铺源

客服微信

0.044336s